注塑模具与压缩模成型零部件设计,东莞市马驰科注塑模具加工厂表示塑料直接接触用以成型注塑件的零件叫成型零件。成型零件组成压缩模的型腔,由于压缩模加料室与型腔凹模连成一体,在设计压缩模时,首先应确定型腔的总体结构、凹模和凸模之间的配合形式以及成型零件的结构。在型腔结构确定后还应根据注塑件尺寸确定型腔成型尺寸。根据注塑件重量和塑料品种确定加料室尺寸。根据型腔结构和尺寸、压缩成型压力大小确定型腔壁厚等。
一、塑件在注塑模具内加压方向选择
所谓加压方向,是指凸模作用方向。加压方向对塑件的质量、注塑模具的结构和脱模的难易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决定施压方向时要考虑下述因素:
(1)便于加料为同一塑件的两种加压方法。加料室较窄,不利于加料;加料室大而浅,便于加料。
(2)有利于压力传递:如在加压过程中压力传递距离太长,则会导致便于加料的加压方向压力损失太大,造成塑件组织疏松,密度上下不均匀。对于细长杆、管类塑件,应改垂直方向加压为水平方向加压。圆筒形塑件,沿着轴线加压,则成型压力不易均匀地作用在全长范围内,若从上端加压,则塑件底部压力小,使底部质地疏松密度小;若采用上下凸模同时加压,则塑件中部出现疏松现象。为此可将塑件横放,采用横向加压形式即可克服上述缺陷,但在塑件外圆上将会产生两条飞边,影响塑件外观。
(3)便于安放和固定嵌件:当塑料制件上有嵌件时,应优先考虑将嵌件安放在下模上。如将嵌件安放在上模则既费事,又有嵌件不慎落下压坏注塑模具之虑。将嵌件改装在下模,成为所谓的倒装式压缩模,不但操作方便,而且可利用嵌件顶出塑件。
(4)便于塑料流动:要使塑料便于流动,加压时应使料流方向与压力方向一致。型腔设在上模,凸模位于下模,加压时,塑料逆着加压方向流动,同时由于在分型面上需要切断产生的飞边,故需要增大压力。型腔设在下模,凸模位于上模,加压方向与料流方向一致,能有效地利用压力。
(5)保证凸模的强度:无论从正面或从反面加压都可以成型,但加压时上凸模受力较大,故上凸模形状越简单越好。注塑模具结构更为合理。
(6)保证重要尺寸的精度:沿加压方向的塑件高度尺寸因溢边厚度不同和加料量不同而变化,故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不宜设在加压方向上。
(7)长型芯位于施压方向:当塑件多个方向需侧向抽芯,而且利用开模力作侧向机动分型抽芯时,宜将抽芯距离长的型芯设在加压方向,而将抽芯距较短的型芯设在侧面作侧向分型抽芯。
二、凸模与加料室的配合形式
注塑模具与压缩模成型零部件设计,各类压缩模具的凸模和加料室的配合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应从塑料特点、塑件形状、塑件密度、脱模难易、注塑模具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选择。
(一)凸凹模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东莞市马驰科注塑模具加工厂以半溢式压缩模为例,凸凹模一般有引导环、配合环、挤压环、储料槽、排气溢料槽、承压面、加料室等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如下:
(1)引导环:引导环为导正凸模进入凹模的部分,除加料室极浅的凹模外,一般在加料室上部设有一段长为L1的引导环,引导环有一α角的斜度。移动式压缩模α取20'至1°30';固定式压缩模α取20'至1°;有上下凸模时,为加工方便,α 取4° 至5°.在凹模口处设有圆角R,一般R取1 至2mm.引导环长度L,取10mm左右。引导环的作用是减少凸凹模之间的摩擦,避免塑件顶出时擦伤表面,并可延长注塑模具寿命,减少开 模阻力;对凸模进入凹模导向,尤其是不溢式压缩模的结构,因为凸模端面是尖角,对凹模侧壁有剪切作用,很容易损坏注塑模具;便于排气。
(2)配合环:配合环是凸模与凹模加料室的配合部分,它的作用是保证凸模与凹模定位准确,阻止塑料溢出,通畅地排出气体。凸凹模配合间隙应按照塑料的流动性及塑件尺寸大小而定。对于移动式模具,凸凹模经热处理的可采用H8/f7的配合,形状复杂的可采用H8/18的配合,更正确的办法是用热固性塑料的溢料值作为决定间隙的标准,型腔下面的推杆或活动下凸模与对应孔之间的配合也可以取与上述性质类似的配合,配合长度不宜太长,否则活动不灵或卡死,一般取配合长度为5至10mm.孔下段不配合的部分可以加大孔径。
(3)挤压环:挤压环的作用是限制凸模下行位置,并保证很薄的水平飞边。挤压环主要用于半溢式和溢式压缩模,不溢式压缩模没有挤压环。挤压环的宽度B值按塑件大小及注塑模具用钢而定。
(4)储料槽:储料槽的作用是供排出余料用,因此凸凹模配合后应留有小空间作储料槽。半溢式压缩模的储料槽形式;不溢式压缩模的储料槽设计在凸模上,这种储料槽不能设计成连续的环形槽,否则余料会牢固地包在凸模上难以清理。
(5)排气溢料槽:东莞市马驰科注塑模具加工厂为了减少飞边,保证塑件精度及质量,成型时必须将产生的气体及余料排出模外。一般可通过压缩过程中的“放气”操作或利用凸凹模配合间隙来实现排气。但当成型形状复杂的塑件及流动性较差的纤维填料的塑料时,或在压缩时不能排出气体时,则应在凸模上选择适当位置开设排气溢料槽。半溢式压缩模排气溢料槽的形式。圆形凸模上开设出四条0.2至 0.3mm的凹槽,凹槽与凹模内圆面间形成溢料槽;在圆形凸模上磨出深0.2至0.3mm的平面进行排气溢料;矩形截面凸模上开设排气溢料槽的形式。排气溢料槽应开到凸模的上端,合模后高出加料室上平面,以便使余料排出模外。
(6)承压面:注塑模具与压缩模成型零部件设计,承压面的作用是减轻挤压环的载荷,延长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承压面的结构形式。结构形式是以挤压环作为承压面,注塑模具容易变形或压坏,但飞边较薄;形式凸凹模之间留有0.03至0.05mm的间隙,由凸模固定板与凹模上端面作承压面,可防止挤压边变形损坏,延长注塑模具寿命,但飞边较厚,主要用于移动式压缩模。东莞市马驰科注塑模具加工厂对于固定式压缩模,采用承压块的形式,通过调节承压块的厚度来控制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或与挤压边缘之间的间隙,减少飞边厚度,承受压机余压,有时还可调节塑件高度。承压块的形式,矩形模具用长条形的,圆形模具用弯月形的,小型注塑模具可用圆形的或圆柱形的.它们的厚度一般为8至10mm.安装形式有单面安装和双面安装,承压块材料可采用T7、T8或45钢,硬度为35 至40HRC.